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文化 > ​第六回南京站“江山行旅”艺术展即将开幕,李项鸿军旅情融山水画

​第六回南京站“江山行旅”艺术展即将开幕,李项鸿军旅情融山水画

2018-09-17 来源:  浏览:    关键词:李项鸿,画家李项鸿,李项鸿作品,江山行旅,李项鸿艺术巡回展

“江山行旅”李项鸿山水画艺术巡回展第六回南京站

“江山行旅”李项鸿山水画艺术巡回展

主办单位: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
承办单位:
南京市美术家协会
杭州市美术家协会
金鼎云艺术
开幕式时间:
2018年9月20日上午10:00
展览时间:
2018年9月20日-24日
展览地点:
江苏省术馆二楼3号厅4号庁

“江山行旅”李项鸿山水画艺术巡回展

    李项鸿1960年出生于浙江东阳。1978年入伍,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研究生班。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大校军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研班导师,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艺术委员。多年从事美术创作、教学和研究工作。擅画山水兼作花鸟,格致秀逸浑厚,主张艺为心得,徳立画品,注重笔墨表现与生活体验,追求“天人合一”之境界。

艺术家 李项鸿

艺术家 李项鸿

    李项鸿1999年被中国文联评为“中国百杰画家”; 2007年被评为“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山水)画家”; 2009年被选为“向祖国母亲献礼”《共和国六十位国画大家》;2011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为其拍摄《写意人生》专题片;2013年被评为年度德艺双馨书画家。2016年,CCTV4国际频道《远方的家》栏目播出“李项鸿专访——古樟树下文脉深”。2017年9月,李项鸿山水画艺术研讨会在杭州浙江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行。其简历和成就载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当代书画家大辞典》、《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等多部辞书。

李项鸿,《翠微人家》,2010年,68cm×68cm

李项鸿,《翠微人家》,2010年,68cm×68cm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池瑜:

    李项鸿是当代中国水墨山水画突出的画家之一。我感觉他的画有自己的特点,有比较深厚的学术传统,他很认真地研究、学习和探讨中国传统山水画,在笔墨方面很下工夫,同时在这个基础上登山临水、体悟自然,进行创新。他表现军旅生活的一些作品,如《山道弯弯》《昆仑兵车行》等画得很有气势,表现的山体有节奏感、层次感,创造了雄壮的风格,把军队的战斗精神表达了出来。他的水墨山水意境很清新,注重用笔的书写性,笔墨随意灵动。在他的青花瓷作品上,同样体现了他把握笔墨的能力和水平。作为一个画家,在两个方面有所创新,是很不容易的。军队中能够出这样一位画家我们感到很高兴!

李项鸿,《云岭深处是故乡》,2016年,68cm×68cm

李项鸿,《云岭深处是故乡》,2016年,68cm×68cm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丁宁:

    李项鸿的山水画有生活、有情致、有格调、有潜力。他的军旅生涯经历丰富,很多地方是他工作和生活过的,有非常多的情感联系。他到生活中去采风不是浮光掠影、探囊取物,体验是到位的,对生活素材的积累和一般走马观花式的写生不一样,这份生活的丰厚积淀成为他创作的特别重要的回馈。项鸿的山水画与军旅生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他有一种特别的情怀,这就是家国情怀。他在描绘自然山川时,融入了军人的担当,这种情感非常凝重,所以看他的画特别有感触,因为他有情致。他的画也有格调,这是一种情操和气质的流露,在娴熟的笔墨技法表现中能够看到山峦的凝重、云气的轻灵,有刚硬的也有轻柔的东西,还有点缀的小细节。“山水”代表了特别重要的宇宙感,山是阳,水是阴,中国山水画可以把对世界的理解、对宇宙的理解融入进去,风与骨、奇与正一一可以体现在画中,可以回味。对这些项鸿有他自己的感悟和演绎。说他有潜力,是因为他还处在年富力强的阶段,在创作的旺盛期,而国画家往往到晚年是最辉煌的时期,李项鸿应该是可以期望的。他的画展有很多可以探讨的话题,这是非常值得关注、值得研究的艺术家的个案。

李项鸿,《坐看云起时》,2016年,68cm×68cm

李项鸿,《坐看云起时》,2016年,68cm×68cm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任道斌:

    我对军人特别崇敬。我看李项鸿的作品,用24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笔墨抒情,造境养生,军旅雄风,儒雅大气,坚守传统,感恩时代。”他的画有军人的刚强毅力,塑造的山体用了范宽的、李可染的笔法,画的云有质感,有沉下去也有飘上来的感觉,是流动的。他的山水也有柔的一面,尤其是他对水和烟雨的观察与描绘特别专注。很多情景画的是风雨要来、风雨过后或者是雷雨中,雨后的山水特别秀丽,项鸿非常注意表现这种体验。他的作品中把古代的、近代的东西都可以吸收进去,还表达他对时代的感恩、对家乡的思恋,非常有意思。他的画很“正”,给人正能量,从中能感觉到中华民族的文化是非常的伟大。

李项鸿,《山高松声远》,2012年,248cm×116cm

李项鸿,《山高松声远》,2012年,248cm×116cm

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吴山明:

    解放军的美术队伍是一支劲旅,人才很多,李项鸿是其中很优秀的一位军旅画家。我看过他许多作品,他的画没有明显的去学哪一路哪一位大画家,没有受到局限,但是他吸取众多技法,用自己的笔墨把生活画下来,把自己的感觉画出来。李项鸿的许多作品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看到他的画我很感动,我觉得他真正进入了生活,生活中美好的境界又给了他创作的动力,他是充分理解了山水画的含义。

李项鸿,《奇峰烟雨漓江春》,2017年,245cm×110cm

李项鸿,《奇峰烟雨漓江春》,2017年,245cm×110cm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郑工:

    我觉得李项鸿很朴实,看他的画也是同样的感觉。朴实就是一种品质。他是一个柔中见刚的人,兼具两种不同气质,他画山水有独特视野,有表现军旅生活的画,更有许多体现很强的人文气息的作品。他是军旅画家也是文人画家,他的画里有一种文人气息,又有一种比较强的精神气质。他画得很流畅,很多地方都有云和水,这是一种文人的视角。行旅与行云流水都有“行”的含义,他从浙江走出去,履历丰富,身上兼具很多东西,这在他的画里也呈现出了一种心态,当我们静下心来观察就会发现,他将自己在实践当中遇到的问题推到一个一个不同的处境当中加以解决,这是他的智慧之处。他的画有三点:一是山水处见性情。体现包容大气的融合精神,有些画面群峰并列,相互依靠,相得益彰,表面看没有主次之分,内在却有精微的联系与变化,尤如他为人处世当中能把握一种总体格局。二是笔墨处见传统。他用传统的笔墨画眼前的山水,我想到浙派、吴派和董其昌的南北争论,浙派地处南方,在画里却体现出强悍霸气,山水点皴刚硬有力,具备的是一种和北方相关的人文精神。李项鸿的画里也呈现了南北的问题,说他柔中见刚,“柔”是他骨子里的东西,是一种兼顾,“刚”是他的军人之气,是一种修炼,他把刚柔相济的问题处理得很好 。三是虚白处见意境。他画里的云、水主要以“挤”和“让”这两种手法来表现,体现的是一种虚实关系、动静关系。

李项鸿,《烟雨江南》,2018年,138cm×68cm

李项鸿,《烟雨江南》,2018年,138cm×68cm

美术理论家、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卢辅圣:

    李项鸿的山水画构图平稳、饱满,且有各种变化,有一种充实的、大气的感觉。他的笔墨熟练,线条轻松、散快,从作品中可以看出每年都有变化和提高。他的画多以水墨为主,用色清淡,这样水墨意蕴就有南方的味道。他也比较雄强,用笔用墨厚重,这样又有北方的味道。所以,项鸿的山水画总体面貌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南北中,他有现代感,这种现代人对山水的一种特殊感受表达了出来,跟古代的表达已经不一样了。

李项鸿,《钱江源》,2017年,365cm×145cm

李项鸿,《钱江源》,2017年,365cm×145cm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研究部主任、副教授 于洋:

    李项鸿先生的作品非常有气势,题材、格调也都非常好,他的笔墨不仅清丽、润泽,同时带有北方山水俊硬壮气的感觉,画里既有江南的钟灵毓秀,也有北派大山大水的意境。主题性山水画,或是表现家国情怀的山水,至少是半个世纪以来山水画进入现代语境之中的新时代山水。作者通过山的品格表达人的品格,进而表达民族的品格。李项鸿的画中我看到了这种努力。他画的狼牙山浓墨重彩,昆仑山气势磅礴,雁荡山层峦翠,“胆”与“魂”、“文”与“武”,写的味道见笔性、墨的韵味见诗情,这些在他作品中都有混合和呈现,文人气的东西和主题性的东西也有纠结,但可以看到他非常用心和微妙的处理。“江山行旅”这个题目很大气,军人守江山、保家卫国,这个画展展现了军旅画家的爱国情怀和他的艺术足迹。

“江山行旅”李项鸿山水画艺术巡回展

版权声明:

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不对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网络”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service@qeerd.com,投稿邮箱:tougao@qeerd.com